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还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公共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维护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增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皆具备*最重要的起到。
一、基本情况 (一)现状 新中国正式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早已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沦为世界制药大国。多达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列世界第二。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
2000年,我国5大类制剂片剂、水针、粉针、胶囊、输液产量分别超过2778亿片、264亿支、93亿支、486亿粒、23亿瓶。一些最重要品种如维生素C、青霉素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传统中药,已逐步踏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还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约37万吨,品种8000余种。
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生产防治制品大约9亿人份。可以生产还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光学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
还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医疗保健市场需求的大大快速增长,医药工业仍然维持着较慢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减16.6%,沦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慢的行业之一。 (二)"九五"获得的成绩 "九五"期间,医药行业按照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拒绝,大力实行"科技兴药"战略,深化改革,增大结构调整力度,维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1.医药经济总量较慢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0年医药工业已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年均快速增长17.5%,低于"九五"计划15%的目标。构建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年均快速增长15.5%。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已完成1509亿元,比1995年减少705亿元,年均快速增长13.4%。
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约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比1995年快速增长8亿美元,年均快速增长4.8%,医药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医药工业构建利税总额270亿元,比1995年减少155亿元,年均快速增长18.6%,构建利润143.8亿元,比1995年减少了94.3亿元,年均快速增长24.5%,皆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确认的18%的目标。医药商业构建利润7.6亿元,比1995年快速增长4亿元,年均快速增长16.1%。
医药行业构建了效益快速增长慢于总量快速增长的局面,经济快速增长方式开始改变。 2.医药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医药行业通过各种形式的牵头、吞并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度集中的局面,提升了生产集中度。
目前,医药行业有数25家企业转入国家520家大型企业的行列。医药工业销售额前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5.7%,比"八五"末的19.7%提升了16个百分点,一批优势*企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渐渐发展壮大。青霉素、维生素C、制备维生素E、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大吨位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已大幅增加。片剂、粉针剂、水针剂、输液、胶囊5大类制剂前50家的生产集中度分别超过44.3%、97.6%、66.5%、58.9%和56.2%。
所有制结构更进一步调整,基本构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联合发展的格局。按产值计算出来,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下降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下降到18.8%,国有经济从55%上升到36.1%。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减缓,医药商业超越了长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的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产权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重新组建了一批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集团。经营方式开始改变,总代理、总经销,集中于配货,连锁经营等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是连锁经营在"九五"期间有较小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创建了近200家医药连锁企业,连锁经营的药店多达5000个。
一批企业大力展开了医药电子商务的探寻与试点。 西部地区的医药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四川己沦为我国中药生产大省,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内蒙、广西等省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已沦为我国民族药生产基地,增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 3."科教兴药"获得一定成绩。 医药行业秉持"科教兴药"方针,增大了新产品研究研发的力度,1999年新产品产值亲率约15.8%。"九五"期间,我国医药企业与科研单位共计取得各类新药证书5043个,牵涉到2112个品种,其中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08个。
临床上疗效清楚、毒副作用较低的β内酰胺类系列产品在抗生素类化学原料药中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5.3%提升到1999年末的20.3%;一些短缺的医药专用关键中间体如6-氨基青霉烷酸(6-APA)、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基本构建了替代进口。天然维生素E,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最重要产品构建了产业化,控释、缓释、透皮等新的剂型有较小发展。
高效分离出来与提纯技术、超临界提取技术、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微囊化及靶向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在医药生产中获得推广应用。青霉素产率已由"八五"末的0.7-0.8吨/年·立方米烘烤容积提升到目前的1.0-1.1吨,维生素C的总收率由"八五"末的48%提升到60%左右;地塞米松生产使用生物异构化新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有批量出口。
中药新产品研发减缓,特别是在是在化疗与防治心脑血管、消化系统、肝炎等疾病方面的新品种有所突破。中药"杏灵颗?quot;、"丹参滴丸"已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预审,并转入临床试验,为中药转入国际市场又迈进了一步。
藏药等民族药物也从少数民族地区南北了全国。 制药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小提升。
"九五"期间,有一大批先进设备、限于的设备如双环流气升式烘烤反应器、动态萃取设备、微孔滤膜过滤器等构建了产业化,并广泛应用到制药工业生产中。一批企业通过了ISO9000证书。
到2000年底,有780多个制药企业(车间、剂型)通过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药品质量有所提高。 医疗器械中的一些低、精、钝产品如磁共振、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光学装置)、彩色B超等构建了产业化,中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基本构建国产化,旋转式伽玛刀、数字减影光学系统、激光手术器、纤维光纤内窥镜等能批量生产,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全中文必要数字化X线医学影像系统在我国研制成功并投放了临床应用于,大功率二氧化碳心脏激光治疗仪研制成功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医疗器械产品标准渐渐与国际标准互通,零部件的设施订购已开始构建国际化,有将近10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证书。
4.对外开放获得显著成绩。 医药行业是我国*早于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利用外资较为顺利的行业。
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建厂。医药商业的中外合资试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这?quot;三资"企业的创建,不仅引入了资金,还带给了新产品、新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对国内企业起着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5.国有企业改革获得新进展。 "九五"期间,医药国有企业改革获得新进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具体、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拒绝创建了现代企业制度,一批企业展开了规范的股份制改建,其中有64家企业的股票在国内上市,4家在海外上市,共计筹措资金大约313亿元。"九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逃脱获得显著效益。
国家通过"债转股"、企业兼并倒闭、核销呆坏账、技术改造贴息等多种政策措施,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建构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医药国有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已从"九五"初的17.3亿元再降9.8亿元,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从14.3亿元减少到19.1亿元,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并踏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6.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1996年医药制造业全部独立核算企业工业产值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1.83%,列37个产业的第22位,1999年这两项指标则分别提升到2.1%和第19位;1996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工业的1.98%,列37个产业的第20位,到1999年这两项指标则分别提升到2.4%和第17位;1996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1.8%,列37个产业的第23位,到1999年这两项指标则分别提升到1.98%和第19位;工业增加值亲率从1996年的27.24%提升到34.39%,名次从第13位提升到第11位。1999年医药工业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分别占到全国37个产业的第7、5、4、8位。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成长性十分好的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三)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企业多、小、骑侍郎、乱的问题引人注目,缺少大型龙头企业。
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大型企业423家,只占到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低,缺少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
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劣、工艺领先、装备陈旧、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布局集中,企业的生产集中度相比之下高于先进设备国家的水平。2000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额*大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是35.7%,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全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仍未构成。 新药创意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很快产业化的机制仍未几乎构成,医药科技投放严重不足,缺乏具备我国自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改版快,反复相当严重。
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造"产品。杨家产品多、新产品较少;较低档次与较低附加值产品多、低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反复生产品种多、*品牌较少。
有些产品如庆大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即便是新产品,反复生产现象也很相当严重,如二类新药左旋氧氟沙星制剂就有34个企业生产、克拉霉素制剂有35个企业生产。
应用于高新技术改建传统产业的步伐较快。多数杨家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低,工艺领先,成本高,缺少国际竞争能力。 3.医药流通体系尚能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的三级杂货格局基本超越以后,新的有效地的医药流通体系仍未几乎构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再加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多数品种相当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恐慌,管理任务艰巨。 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好。
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须要的高、精、钝医疗器械与新型简单医疗设备多数须要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快、科技含量较低,产品质量无法符合医疗卫生高质量的拒绝,产品返修率与停机亲率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平稳。 5.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过于,制剂水平较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低,无法转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值一种原料药不能制成三种制剂,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制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低。
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我国依然没挣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轻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公共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 国际市场研发力度过于,信息渠道通畅,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功能障碍。
尤其是缺少牵头拓展国际市场的意识与机制。 二、"十五"面对的形势和市场环境 (一)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影响。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低投放、高回报的产业,仍然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跨国公司为了强化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牵头与吞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创建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加大,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显得空前强劲。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维护更为严苛,使市场竞争显得更加必要和生死攸关。
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沦为我国强大的竞争对手。 2.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了解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很大地转变医药工业的面貌。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实行独占,我国医药将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进行新一轮的竞争。 3.天然药物热潮涌起。 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减少。
目前世界植物制品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约160亿美元,并以年10%的速度递减。为此,各国竞相使用现代技术研究研发传统医药,守住国际天然药物市场。这为我国中药拓展国际市场获取了机遇。
(二)国内外市场预测 1.国际市场。 1996年1999年,世界药品市场的年快速增长大约为5.5%,2000年全球药品销售大约3680亿美元。尽管各国政府皆在掌控医药费用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新药研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身体健康预期的提升,药品市场的快速增长仍快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速度,预计今后5年内将以8%的速度递减,2005年将约5400亿美元左右。
今后国际医药市场发展的倾向和趋势是: (1)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日益老龄化,合适老龄人口疾病特点的化疗药品需求量减小; (2)由于住院医疗费用便宜,凡是需要延长住院日,尤其是需要转变住院治疗为门诊化疗的新药都有极佳的发展前景。能提升生物利用度和便于服用的触、缓释等药品将更进一步发展; (3)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一些医疗领域尚能缺少高效、特效药物,从而为新药脱胎获取了机遇; (4)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使许多疑难病症获得有效地化疗,预计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化疗用生物药品、诊断试剂、疫苗将很快发展,并将逐步不断扩大在世界医药市场的份额; (5)非专利药品稳步增长,预防性药品及与保健涉及的产品将更为受到人们的注目。
2.国内市场。 我国医药市场除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之外,还将不受以下国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1)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大约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40_50美元,而我国将近10美元,这既体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药品消费的差距,也体现了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潜力。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医药消费观念的改版,我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将快得多世界医药市场快速增长。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前进?quot;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全面进行,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它的实行,一方面将不断扩大医疗保险人群范围,即从目前的1.6亿减少到3亿,另一方面将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诱导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及大型医疗设备的用于,增进价格低廉、疗效清楚的国产普药的用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上不会增进医药产品的消费,从而夹住医药经济的快速增长。
(3)城镇化水平提升。2000年,我国有4.6亿城镇人口,并且以年均2.7%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大大前进,"十五"期间,每年大约减少1000万城镇人口。我国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药品消费水平比约为7:1,城镇化的发展将减少对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
(4)人口清净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有12.95亿人口,到2005年我国人口将约13.3亿。人口清净快速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市场需求。 (5)人口老龄化。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为7%,约8812万人,我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十五"期间还将以年减3%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05年将多达1亿。"十五"期间老年人用药总额将有较小快速增长。 (6)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行。
随着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行及更进一步完备,零售药品市场将更进一步不断扩大,预计"十五"期间年均快速增长15%左右。 (7)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建和完备、农村三级公共卫生防治网的强化、农民收入的提升,为医药市场建构了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市场需求是医药市场主要增长点。
综合以上因素,并根据"九五"以来的发展速度,预计"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低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年均快速增长12%左右。 (三)重新加入WTO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重新加入WTO,医药行业既面对着发展的机遇,也面对着不利的挑战。
从长远看,重新加入WTO,不利于我国医药管理体制与国际互通,不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研发及知识产权维护,不利于取得我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不利于我国具备较为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更进一步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不利于我国医药企业切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意,总之,不利于提升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近期看,重新加入WTO,对医药行业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减少,二是药品知识产权维护,三是对外开放药品杂货、零售服务。 1.关税的减少。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
长期以来原料药仍然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2000年出口额为22.5亿美元,占到医药行业出口总额的59.2%。重新加入WTO后,将更进一步增进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我国药品进口以制剂居多,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价格差距相当大,减少部分关税并无法包含相当大冲击。但对半制备抗生素和头孢系列原料药及涉及中间体、医疗器械中的B超、内窥镜等产品影响较小,由于这类产品国内生产技术水平过于低,减少关税将使这类产品受到相当严重的冲击。
2.药品知识产权维护。 我国从1993年起对药品实行专利维护,并对1986年至1992末在美国、欧盟、日本等40多个国家获得专利的药品有条件地实施行政维护。重新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维护更为严苛,因此,我国临床化疗必须的专利药品将主要依赖进口。
3.对外开放药品分销服务的影响。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不存在企业多、规模小、机制脱节、效率较低、费用低、效益劣、秩序内乱等主要问题。迄今为止,我国仍然容许外资转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广泛缺少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打算。重新加入WTO后,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十五"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居多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变革为承托,以特色发展为原则,以维护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减缓医药行业的发展。大力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适用技术,减缓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建,以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增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构建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05年,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为构建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改变的战略目标奠下扎实的基础。
医药行业"十五"发展明确指标: 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减12%左右; 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减13%左右; 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年平均递减9%左右; 医药进出口额年平均递减6%左右; 医药工业利润年平均递减13%左右。 1.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有10种创意药物构建产业化,其中部分已完成国际登记,并转入国际市场,50种左右创意药物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具备我国自律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研发获得明显成果,谋求有10-15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转入国际市场。 培育20个左右具备质量标准完备、药效机理确切、安全性、高效、平稳、高效率、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谋求有2-3个中成药月转入国际药品市场,中成药的出口在全部中药出口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quot;十五"末谋求有5个左右产品单品种出口创汇超强1亿美元。
急、控释等新的制剂品种明显增加,其产量所占到比重从目前的0.2%减少到5%。制剂在医药产品出口额中的比例有较小减少。
构成一批具备我国自律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新产品;医学光学设备整体水平超过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产品结构要和医疗目的的调整、医疗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医疗器械出口额年快速增长10%,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开始批量出口。 2.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大型企业要创建技术开发中心。研究研发投放超过其销售额的5%以上,中小型企业的研究研发资金也理应较大幅的减少。
生物工程药物的关键技术有所突破。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开始构建产业化。 主要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青霉素G综合产率、维生素C综合收率、主要氨基酸类产品的产酸率有所提高,一些关键中间体如6-APA、7-ADCA、7-ACA、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构建产业化,市场竞争力更进一步强化。
3.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股票上市、吞并、牵头、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到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备与国际跨国公司互为抗衡的能力。
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创建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超过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超过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
创建10个在国内外著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享有分店超过1000个以上;创建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享有分店超过100个左右。 四、"十五"发展的重点领域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一)"十五"发展的重点领域 1.发展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对新产品的研发,尤其是对传统药物生产带给革命性的影响,生物工程技术同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是他们展开技术独占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参予国际高新技术竞争的领域之一。
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的差距较小。80年代以来,国家将生物工程技术列入重点突破领域,增大了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获得了相当大成绩。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研发10_15种具备我国自律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为此,要更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集中力量,增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在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的同时,大力使用先进设备限于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化学制药、中药、生化制药展开技术改造,增进产品升级,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构建跨跃式发展。通过希望使我国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工程技术在新的一轮竞争中超过国际*。
为此,在今后五年内,不应重点作好: (1)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存量,严格控制新建制药企业,引领新的生物工程药物品种向现有企业集中于。 (2)创建风险投资机制,尽早成立医药产业基金,引领社会资金流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希望国有经济减少在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上的投放,以攻占技术制高点,不断扩大控制力。 (3)强化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及有关生物技术科研机构与重点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构成不利于技术创新、减缓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地机制。引领企业早期插手生物技术应用于研究。
(4)采行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大对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科研补助金、技改贴息及企业资本金流经的反对力度,构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5)重点利用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建构新的菌种或改建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升烘烤水平、降低消耗。研发防治、临床与化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爱滋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身体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剂型,还包括涂剂、栓剂、气雾剂、滴剂等;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濒临绝种和匮乏中药材。
2.前进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我国具备较为优势的产业之一,重新加入世贸组织和天然药物市场需求的日益不断扩大,将为中药更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获取机遇。但由于中药产业基础较好,现代化水平较为较低;中药材质量不平稳,部分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微克;中药工艺技术领先,无法对中药展开有效地的萃取、提纯;中成药制剂水平较领先,影响名优传统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过于完备,掌控方法和手段较领先。这些问题相当严重制约了中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为维持中药优势,"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前进中药现代化进程。重点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处理承继与创意的关系,糅合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大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良质量掌控指标和方法,完备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更进一步与国际互通。 (2)大力前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创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展中药材的规范化栽种。
应用于先进设备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升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强化野生药材资源维护,积极开展野生药材逆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规范道地中药材的栽种和经营,构建产业化。
希望和反对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3)逐步制订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减缓中药饮片稀释颗粒和优质饮片的研究,创建饮片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
(4)中成药生产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设备的萃取、提纯和制剂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减缓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于。
研发新的中药剂型。谋求有2-3个中成药月转入国际药品市场。 (5)强化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
中药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侧重充分发挥有数的基础,通过自律研发和技术引进,贯彻提升中药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3.发展优势原料药。
我国化学原料药有非常基础,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22.5亿美元,在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占据较小份额,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希望不断扩大化学原料药出口,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医药行业实行主动"回头过来"战略的最重要内容。要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1)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符合基本医疗用药市场需求的同时,研发具备我国自律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紧缺的产品及新的出口优势产品。
解决主要依赖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发展更好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 (2)解决过分依赖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情况,希望拓展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辽阔的国际市场。
(3)深入研究国际竞争对手,反对企业按国际惯例创建自律的国际营销网络,由供应中间商逐步改以必要供应用户。希望出口企业间的牵头与协商,希望创建有效地的出口产品协商机制。
有条件的企业要大力到海外必要投资创立制药企业,增进产品出口。 (4)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β内酰胺类、维生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烘烤、结晶及分离出来、萃取等技术。
研发一批不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共性技术。 (5)充分发挥石家庄、沈阳、山东、哈尔滨、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起到,增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良工艺,提升竞争力。同时,创建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发展新产品,完备环保设施。 (6)希望出口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于。
通过以上措施,培育一批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大,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谋求到200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更进一步稳固。 (二)"十五"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1.大力前进技术变革,构建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药与新技术的研究研发是保证医药行业持续、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实行"科技兴药"战略的核心。"十五"期间,要贯彻增大对新产品研究研发的力度,减缓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减缓新药研制从"仿造"向脱胎的战略转移。要强化"产学研"牵头,医药科研院所要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沦为面向仅有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与企业创建长年、平稳的合作关系,增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
重点研发一批能减少产品成本、提高效益、增加污染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设备,"十五"期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酶法生产7-ACA工艺、"一步发酵法"生产VC工艺、发酵法生产7_ADCA新工艺等。 (2)医药生产中的超临界提取技术、大孔树脂分离出来技术、膜萃取分离出来技术、AMD消灭技术等新的工艺技术。
推展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 (3)重点研发各种制剂用涉及辅料,如新的粘合剂、瓦解剂、八旗材料、色素、幸溶剂、表面活性剂等。 (4)开发利用微囊技术、包合物技术、渗入泵技术等新的制剂技术,研发药物新的剂型。 (5)医药工业中的关键技术如结晶技术、膜技术、手性技术等获得更为广泛应用。
(6)充分发挥我国动植物、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在具备独有疗效的溶栓药物、救护药物、心血管药物、化疗糖尿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病毒及提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药物的研发方面获得新的进展。 (7)侧重优势*杨家产品的二次开发。 (8)大力前进X线光学系统的数字化技术、电子医疗产品的模块化技术,研发纳米医用生物材料。
(9)制药装备水平要按照品种多样化、规格系列化、操作者密封化、机电一体化、合乎GMP拒绝、在实行GMP时能降低成本的原则,重点研发AMD粉碎机、新型生物反应器、提取、分离出来、提纯设备及制剂机械。 2.深化企业改革,调整和完备医药所有制结构。
以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中型国有企业,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具体、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拒绝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管理结构,沦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大多数小型国有企业之后采行改组、牵头、吞并、出租、总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放松搞活,希望他们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协作与牵头,构建优势互补。尤其要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特色经营的优势,向"专、精、兹、?quot;的方向发展。
增大医药流通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经营方式的改革。极力超越妨碍公平竞争的部门或地区独占、所有制独占和各种行政维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起到,建构公平的竞争环境,增进全国统一市场的构成。希望医药杂货企业实施代理配送制,医药零售企业实施连锁经营制。完备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基本解决问题还包括杨家、较少、边、贫地区在内的农村医药产品供应问题。
之后调整和完备医药所有制结构,构建多种所有制经济联合发展。创建和完备企业解散的地下通道,增进国有医药经济的战略性改组。 3.发展特色医药经济,增进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各地要从实际抵达,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东部沿海地区之后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与地域优势,发展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西部地区要逃跑西部大研发的机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具备独特地区特色的医药经济。
融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作好优质中药材的栽种。大型中成药工业企业牵头要创建平稳的药材供应基地。要重点抓好新疆、内蒙、宁夏的甘草、麻黄草的维护和利用。
4.大力扩展国际市场。 要强化国际竞争的观念,增大拓展国际市场的力度。
强化对国际医药市场信息的搜集和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前进全方位、多层次、长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希望医药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较为优势,大力实行回头过来战略,希望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到境外发展加工贸易,造就国内产品的出口。 5.坚决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决资源研发与节约举,大力前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改变,重点抓好抗生素工业的节水、节约能源工作。
环境保护要从管理污染居多变成预防为主、预防融合,大力实行清洁生产,出局污染相当严重、能耗与物耗低的领先工艺与设备。 6.大力前进医药行业信息化。 以信息化造就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建传统医药产业。
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用于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构建制药过程中各项单元生产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人组应用于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倒数收集和程序化、自动化掌控;大型医疗设备企业要大力、普遍使用数字化技术,逐步推进远程医疗和创建医疗信息系统;医药流通企业要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同时完备金融缴纳整肃系统。大中型医药企业要全部通车互联网,国家重点联系的25户医药企业要展开内部信息构建,构建网上信息公布、信息查找;政府及医疗单位的药品集中于招标订购也要构建网络化;更进一步完备现有的医药信息网络体系。 五、"十五"发展涉及政策及措施 为了维持医药行业的较慢平稳发展,符合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须。
构建"十五"预计的目标,必须涉及政策反对和采行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一)希望创意 1.国家不应之后增大对医药科技的投放,对具备我国自律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金、新药审核及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上给与反对,并制订适当的减免税政策。对于基础性研究和为新药研发服务的检验中心、毒理、药理实验室及临床试验基地要增大投放力度。
希望和反对医药企业沦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希望大型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对企业用作研究研发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根本性医药科技课题的资金投入,实施一定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 对研发国家一、二类新药的中小型企业要划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反对的范畴。
2.更进一步引进风险投资机制。成立医药产业基金,建立健全医药风险投资的市场运作机制,普遍招揽各种社会资金,联合增进新药科研开发。 3.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主动修改《当前国家重点希望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等产业政策并及时公布,对其中所列的品种、技术,国家之后在技术创新基金、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方面给与反对。
(二)阻止重复建设,出局领先产品、工艺、设备 1.强化宏观调控,极力阻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定期修改《工商投资领域阻止重复建设目录》,引领企业的投资方向。严格控制新的开设企业数量,依法掌控新的开设制药企业的条件,提升技术门槛。根据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定期修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及时出局领先的产品及生产工艺并实施公告制度。
2.希望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积极开展委托加工。针对当前医药行业生产能力不足,尤其是制剂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希望医药企业之间积极开展委托加工,以盘活资产存量,增进结构调整。要更进一步研究合乎我国国情的委托加工管理办法和措施,更进一步修改委托加工的审核申请。
3.仿造产品的生产审核必需考虑到市场的供需情况和技术水平状况,必需不利于医药经济的结构调整。对医院制剂要更进一步增强管理,研究新的管理办法。 4.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及时公告清扫注销的产品生产批准文号,便于有条件的企业的组织决定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市场的市场需求。
5.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适当的行政手段对制假售假、污染相当严重、扭亏决意、约将近GMP的企业,依法重开、倒闭,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建构较好的市场秩序与空间。 (三)建构公平的市场环境 1.定期清扫和修改有利于医药行业发展的文件和规定,希望为企业发展建构公平环境。 2.有步骤、有计划实行GMP。
GMP是我国制药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准则。为了前进GPM工作的进程,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要融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用尽可能少的投资来超过GMP拒绝的途径。要研究对GMP技术改造给与一定年限的贷款贴息反对及抵免部分所得税的政策。
3.更进一步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调整现行的妨碍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规定。在中外合资试点的基础上,逐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充份对内对外开放。规范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不道德,大力前进流通企业实行GSP。
针对当前医药市场恐慌,非法医药市场屡禁不止的状况,要更进一步增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压制力度。 4.增强进口药品的管理,进口药品的登记与国内药品的登记同等对待,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对进口药品实施GMP证书制度。 5.建立健全商业医疗保险制度。
为适应环境有所不同层次的医疗、用药市场需求,国家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将逐步建立健全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在用药范围上应大同小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鼓舞企业研发医药新产品。
本文来源:九州酷游ku游官网-www.hnpadz.com